找到相关内容340篇,用时21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佛说观药王药上二菩萨经义疏(1)

    护道无有改易,远离邪见;随顺梵行清净无染,远离戒取;无缘慈悲满众生愿,远离见取。如是断除十结,成就净心,故举十名以为发起。一一烦恼复有众多烦恼,悉皆对治转成道业,故示有十亿菩萨从十方来也。  复有...一切种智,成法身德,即是药义。复次,经中自说因缘,谓以大乘平等大慧,用诸杂药及诸妙法,除行者身中四大增损之病、心中烦恼嗔恚之病,而得发起菩提之心,名为药王以如是慧,令一切有情得上气力,得闻妙法,名为药上...

    周叔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2054465303.html
  • 佛教医学的特色

    同组合为人的细身,脉为气与明点运动之轨道,明点为气之凝集,气为明点所蕴能量之运动。   与细身相应的细心,是指潜伏于人的六识之下的第七识与第八识,尤其是指第八阿赖耶识中所深藏的六根本烦恼,二十烦恼及...一层本体论内涵。   按照佛教医学应病与药,方解缚的原则,其治疗所依据的这一彻底的本体论唯心观,实则并非一种纯粹的哲学构建,而只是它根据人类执著外物实有,忽视追求内心的顽疾所采取的一种方便手段。《...

    不详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2374766031.html
  • 摩诃衍宝严经讲要

    其势力有善恶之形迹可寻,犹如画师造种种行故。心行之方式者,谓对烦恼行贪瞋等无决定行,即经所云,心不得住,烦恼行(经文缺喻)。又此心仅能向一境界行,行有贪者即不行无贪,行无贪者即不行有贪,即经所云...别,谓非如意识之所了别也。六者超过烦恼所行,经云不可得(应云无住),谓离言自性,非烦恼生起之所依也。如是六相,皆离言自性之所依,可知法无我性者,自有其积极内容,非概归消极否定也。此经谈空,即以此法无我...

    吕澄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2482866676.html
  • 大乘菩萨心行与佛教女性观

    的各种结缚心,因此也就永离女身得成男子;第二去除憍慢心,不欺诳不惑乱他人;第三须身业清净持身三戒、口业清净离口四过、意业清净离瞋恚邪见愚痴;第四不恚害、不瞋恨、不烦恼、住忍辱力;第五乐求善法、尊重...烦恼成就涅槃的智慧,可分为佛、缘觉、声闻各所证悟的觉智。内中又以佛之菩提为最究竟,故称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,即无上正等正觉。菩提心则解作上求佛道下化众生之心。菩萨为梵文菩提萨埵Bodhisattva略称,...

    杨孝容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011167429.html
  • 解读佛教文化:唐代佛教(2)

    例如说烦恼(根本烦恼),分为贪、瞋、痴等六种,又有所谓烦恼(从根本烦恼附带产生),分为忿、恨、恼等二十种,形式上似乎分析入微,实际只是牵扯一些现象,巧立名目,如果造论人要再加二十种四十种,也是可以的。...平地,众善由生。三世佛道,藉戒方住。佛教修行方法,不外戒定慧三种。戒如捉贼(烦恼),定如缚贼,慧如杀贼,因此学佛首先要守戒律。最重要的戒有五,即不杀、不盗、不邪淫、不妄语、不饮酒。说奉持这五戒,可以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0094568851.html
  • 星云法师:学道者的魔障

    钝使”。   随著根本烦恼而起的从属烦恼,则称为“枝末烦恼”,或“随惑”、“烦恼”,具有染污的作用。   就修道的阶段而言,佛教各宗派对于烦恼有各种不同的划分方法,然而其理如一,可触类旁通。今举下列四...星云法师:学道者的魔障  第一篇五欲六尘  第二篇三毒五盖  第三篇生死烦恼  正文  第一篇 五欲六尘  壹?五欲六尘的定义   一般将夺取生命的恶鬼神称为“魔”,佛教将“魔”的意义延伸,凡是一切...

    星云法师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0372969464.html
  • 佛法是彻底改造人生宇宙、实现人类最高理想的权威科学

    俱生法执,从而在俱生法执上执此赖耶识是第七识自身,视其为俱生我执。同时末那又与五遍行心所、八大烦恼、别境心所的慧、我痴我慢我见我爱四根本烦恼,一共十八种心所相应。第七识取俱生法执的总相;与之相应的心...无实自体,则自无我执法执,亦无烦恼、所知二障,而心自清净,成为出世净法。故《金刚经》云:“诸菩萨摩诃萨应如是生清净心,不应住色生心,不应住声、香、味、触、法生心,应无所住而生其心。”《分别瑜伽论》亦云...

    唐仲容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0531069852.html
  • 净元法师著:止观入门

    即可明白诠释一切烦恼(四住地烦恼及由四住地所生之烦恼烦恼)的根本依住为无明惑─根本无明,若无根本无明,即不生其他的烦恼─枝末无明,及不会招业润生,流转不已了。  既然二种生死(分段、变易)都由“无明...。为无明所染,有其染心,而常恒不变。”  这个不变的即是佛性,但佛性被无明盖覆,生起我见爱染烦恼,不能脱离,所以叫众生。若得因缘具足,亲近了佛菩萨等善知识,修集一切的善法,由之悟入真如,即名成佛。...

    净元法师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1043570239.html
  • 菩提心影:杂俎篇(一)

    容纳,那还有何事而不能成功呢?所以我说在刚毅不要有宏量相辅,也就是这个意思。  一九、嫉妒与爱护  嫉妒在百法心所中,是属于小烦恼之一,固然是属于不善性,然而一个好好的人,为什么会嫉妒起来呢?这原因...责任,而责任的范围虽然有大小,但是可以自己的能力做去,也能够获得各种不同的结果。况且一个人的光阴也是很宝贵,所谓“一寸光阴一寸金,寸金难买寸光阴;错过黄金犹再得,错过光阴无再寻”。  假定我们一个人,...

    慈航法师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1075670424.html
  • 菩提心影:人生篇(一)

    烦恼心所而生,兹列举如次:  贪、瞋、痴、慢、疑、不正见,此六种烦恼心所为一切烦恼之根本。若(P242)根本烦恼而生者,名曰“烦恼心所”。其数有二十,谓忿、恨、覆、恼、嫉、悭、诳、谄、憍、害、无惭...什么要皈依三宝  二二、我们为什么要学佛  二三、佛法怎样到民间去  二四、畸形的佛教  二五、怎样才可以解脱烦恼(P218)  二六、怎样叫做清净  二七、怎样做一个真正的佛教徒  二八、我对于在家学...

    慈航法师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1080370430.html